龍抬頭(農歷二月二日),又稱(chēng)春耕節、農事節、青龍節、春龍節等,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。
“龍抬頭”源于自然天象崇拜,與上古時(shí)代人們對星辰運行的認識以及農耕文化有關(guān)?!褒執ь^”雖有著(zhù)久遠的歷史源頭,但成為全國性節日并出現在文獻上記載是在元代之后?!褒執ь^”相關(guān)的活動(dòng)很多,但不論哪種方式,均圍繞美好的龍神信仰而展開(kāi),它是人們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動(dòng)。
“龍抬頭”之日的特色飲食多種多樣,流傳著(zhù)很多飲食諺語(yǔ)或俗語(yǔ)。如“二月二吃水餃,百病懼龍體外跑”“二月二,吃豆豆,人不害病地豐收”等。
在廣大的華北地區,有“二月二,吃龍食”之說(shuō),即把該日所吃食物以“龍”命名,如春餅或煎餅稱(chēng)“龍鱗餅”;面條叫“龍須面”。這兩種食物在《燕京歲時(shí)記》中即有記載。此外,還把水餃稱(chēng)“龍耳”;餛飩或桂圓叫“龍眼”;云吞面為“龍戲珠”等等。
徐州地區有“二月二,炒料豆”的習俗。此處的“料豆”有兩種,一是用沙土干炒黃豆,豆熟即可食用;一種是把炒熟的黃豆倒入熬好的白糖漿中繼續熬制成塊。這種食物土語(yǔ)稱(chēng)“蝎子爪”。給小孩食用,傳說(shuō)可免除蛇蟲(chóng)鼠蟻等“五毒”侵害。